2004-2025 © 窮游網® qye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Version v5.57 京ICP備1200352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1090 京ICP證140673號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經營許可證
(原標題:驢友穿越鰲太線失聯 2012至今14人在該線路遇難)
陜西省山地救援隊在鰲山搜救驢友(資料圖片)
“鰲太線又有登山者失聯!”三秦都市報記者昨天獲悉,西安一位市民和朋友日前一起去穿越鰲太線時,因體力不支被困山上。直到26日,未和家人取得聯系。
當天下午3時許,失聯驢友家屬向寶雞市太白縣警方報警,并緊急聯系救援隊求助搜尋,但至今依舊沒有找到失聯驢友的下落。
記者昨天從陜西省登山協會獲悉,鰲太線穿越近年來頻頻發(fā)生戶外登山者遇險事故。從2012年至今短短幾年時間,共有41人登山遇險,其中14人不幸遇難。
驢友登山將近半月未歸
記者從太白警方了解到,該失聯驢友姓朱,年齡大約35歲左右,右手有殘疾。8月13日,朱某和同行隊友從太白縣塘口村進入鰲太穿越線路,至今已經過去大約半個月的時間。據悉,這名驢友進山后,行至導航架附近區(qū)域時,因體力不支與同行隊友分手,有同伴為其留下了部分食品及飲用水。但隨后朱某并未下撤,最終失聯。
接到報警后,警方立即組織相關警力聯合陜西曙光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事發(fā)地點展開搜救,由于山里一直下雨,給搜救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。截至目前,依舊沒有找到朱某。
鰲山頻發(fā)山難事故
鰲山,也稱西太白。位于陜西省太白縣,海拔3476米,是秦嶺第二高峰。太白山,位于陜西眉縣與周至縣交界處,主峰拔仙臺,海拔3767.2米,秦嶺最高峰。由鰲山沿秦嶺山脊徒步至太白山,被戶外界稱為“鰲太穿越”。
近年來,鰲太路線深受戶外愛好者的追捧。因其一日四季、路況復雜,被眾多登山愛好者視作“戶外十大終極線路”之一。穿越者需在海拔3400米以上的秦嶺主峰上連續(xù)翻越17座山峰,穿越全程達150公里以上。外加氣候多變、長時間涉足無人區(qū)無法得到供給等因素,被驢友稱為“死亡線路”。
陜西省登山協會主席陳錚表示,近幾年來,鰲太線遇難事故屢見不鮮。“今年5月初,來自全國各地多支戶外團隊穿越鰲太線時,因遭遇暴風雪,導致數十名驢友失聯,最終兩男一女不幸遇難。據不完全統計,近年來鰲太線穿越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,這些慘痛的教訓應該引起廣大戶外愛好者的重視。”
5月至10月易發(fā)事故
陳錚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近年來鰲太登山線路事故統計報告。報告顯示,事故大部分發(fā)生的時間為每年的5月至10月期間。
“每年的這個時期因為氣候較為暖和,不少登山愛好者周末就結伴進山。因此,這個時間段發(fā)生的登山事故相對集中。”從報告中所列的死亡原因中,因溺水、摔倒等原因并不多,“大多是和自然原因以及自身缺乏登山知識有關。”陳錚表示,不少驢友進山時都沒有掌握戶外生存和自救的能力。遭遇意外時,因缺少經驗導致悲劇發(fā)生。
“在我們的事故調查中,因為雨雪等惡劣天氣導致的死亡居多,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因為失溫導致的死亡。我們的救援人員在搜救中經常發(fā)現一些驢友甚至連專業(yè)的裝備都沒有,穿著沖鋒衣,背著一點食物和飲用水就出發(fā)了。如果遇見極端天氣,或者自身體力透支,那么危險就隨時會發(fā)生。”
什么是失溫?陳錚告訴記者,一般來說,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,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(qū)溫度降低,并產生一系列寒顫、迷茫、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,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。“今年5月初那起事故,就有人是因為失溫死亡。從2012年到2016年期間,也有6人是因為失溫導致死亡事故發(fā)生。”
鰲太線最大的風險在于氣候
據相關調查顯示,因秦嶺得天獨厚的戶外資源優(yōu)勢,常年進山參加戶外運動的驢友多達上百萬人次。但據記者了解,很多周末去爬山的驢友,卻只是憑著興趣去登山。
雖然不是高原或者雪山穿越,但是從數據上來看,鰲太線穿越依舊危險重重。陳錚告訴記者,“鰲太路線最大的風險在于氣候。”
這位在2001年帶領專業(yè)登山隊探險太白山時打開“鰲太線路”的登山專家告訴記者,“西太白地域氣流極不穩(wěn)定,尤其是每年4月底5月初、9月底10月初??梢詮陌胄r前晴空萬里馬上進入能見度不足2米的狂風暴雪中,溫度驟降10℃以上。一旦遇到這種突變天氣,很多登山者錯誤決策方式可能會帶來致命風險。”
談到發(fā)生事故的誘因,陳錚告訴記者:“大多數是心理上應對能力的不足,其次是技術能力的匱乏,導致體能透支迷失方向。最終導致失溫高反,意識模糊發(fā)生危險。因此,沒有一定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沒有經過合理、充分的穿越前準備,穿越鰲太線可以說是一件玩命的事情。”